1、已有不少玩家入坑,并不惜壕掷千金抽盲盒: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,在盲盒潮玩上4个月花了20万;还有一位60岁的玩家,一年花了70多万购买盲盒。
2.“买够100个盲盒就收手”也继“现在出门,马上到”、“今天一定不熬夜”之后,成功入选当代社会第三大经典谎言flag。
3.根据闲鱼数据,过去一年闲鱼上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,每月发布的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%,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狂涨39倍。
4.国内盲盒产业的最大“推手”之一泡泡玛特(POPMART),在其登陆新三板之后,迅速扭亏为盈:一年卖出400万个Molly公仔,半年营收1.6亿,净利超2100万元。
不知道盲盒的盒子里装的是哪一款产品,这种未知的刺激感正好符合年轻人的心理,激发了顾客以猎奇心、占有欲和炫耀心为原始驱动力的心理需求,让顾客欲罢不能地上瘾。
餐饮跨界做盲盒,是一个值得被挖掘的新市场吗?那些出现在美妆、小众藏品上“停不下来”“想集齐全套”的消费心理,在餐饮中能实现吗?
盲盒,物如其名,就是买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,只能买完拆开后才能“一睹芳容”的盒子。很多盲盒粉丝为了能集齐全套,不惜砸下重金。现在,“盲盒风”已经强劲地刮进了餐饮界和便利店。瑞幸、呷哺呷哺、全家都纷纷推出盲盒系列,来吸引消费者,开始了“盲盒营销”。
不久前,瑞幸咖啡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了联名Contigo的“鹿角杯”,该款杯子上线后一度让拥有近3000家门店的瑞幸咖啡APP崩溃。
其实,杯子并不是导致APP崩溃的原因,真正的原因就是和鹿角杯一同推出的“遇见昊然”系列盲盒。
本来只需购买“鹿角杯”就可以获赠的盲盒,在淘宝网和咸鱼上,基本上可以卖到180元左右。
除了瑞幸,全家便利店也推出了与tokidoki联名的盲盒。一经推出,也立刻在淘宝网上打开了“盲盒经济”。
随着电影《攀登者》的上映,呷哺呷哺也携手泰迪熊,发售六款攀登者盲盒,甚至还有全国限量的2600个隐藏版。一经推出便引来呷哺粉丝和盲盒粉丝的一片惊呼:必须集齐全套!
其实,“盲盒”在餐饮与食品相关市场中并不是新鲜事,很多80后记忆中的小浣熊人物卡其实就和盲盒拥有类似属性。为了集齐全套小浣熊人物卡,曾经很多孩子每天疯狂地购买干脆面:因为未知,所以想要收集全套,就需要反复不断购买。即使买到了同款也不会放弃,反而加大了抽到新款的惊喜。
《欲罢不能》把行为上瘾分解为六大要素:目标、反馈、进步、挑战、悬疑、社交,盲盒营销可以说在一定条件下覆盖了整个“上瘾”闭环。
对于餐饮品牌,需要知道的三大盲盒营销法则:
法则一:不断推出新款产品
只要新品不断,用户就永远有了消费理由,而对于一个IP而言,新的系列款其实大多就是包装设计上的改良,从制作上来说成本并不像全新产品研发那么高。
每天疯狂买入干脆面,是因为多好吃吗?不,你只是想将小浣熊干脆面里那108张人物手卡集齐。
商家利用的就是这种同理心,首先隐藏手卡玩的就是心跳,藏在每一包干脆面里的手卡都属未知,抽到想要的惊喜加倍。
但因为未知也导致抽到的每一张手卡概率都不一样,如果你想收集全部手卡,就必须不断复购干脆面。
盲盒营销同理,一般商家推出的盲盒都属系列产品,并在销售前提前告知消费者该系列盲盒共计多少个。
如果用户正好对该系列感兴趣,那么用户自然会在内心设定目标,不断进行复购。
法则二:设置盲盒专用
“隐藏款”、“限量款”
商家推出的盲盒中,常使用“固定款+隐藏款”的模式,“隐藏款”由于其稀缺性,可以制造一种产品消费寻宝体验。
“隐藏款”无法从常规渠道中购买,只能通过购买盲盒的形式抽中,这也可以算是一种饥饿营销手法。
同时与其他品牌的合作而更具收藏价值,这除了加重盲盒爱好者的好奇之外,也吸引许多非盲盒爱好者抱着投机的心态加入其中,不少限量款甚至被炒至上千元。
“限量款”的做法并不少见,如果与盲盒营销再进行搭配,可以延展出更多营销花样,而“限量款”的推出还能在社交网络中形成较大声势,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。
众所周知,星巴克几十年来不断推出杯子产品,形成了深厚的杯子文化。
而与星巴克对标的瑞幸显然想通过鹿角杯和刘昊然盲盒的组合,以明星属性的加持限量发售,让这一系列产品引发年轻人的追捧。
法则三:多与热门IP跨界联合
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跨界联名,在盲盒圈其实也有属于自己的热门IP,例如上文提到的呷哺呷哺。
近年来就有不上餐饮商家选择与之联名,例如今年中秋美心就与泡泡玛特推出美心茉莉公仔·嫦娥造型系列月饼。
虽然采取的不是盲盒形式,但每盒精装月饼里面附赠了一枚定制的Molly吊卡,无疑也将带动一票盲盒圈的人进行购买收集。
盲盒营销逐步火爆,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?究其根本,可以用3点概括。
01
合法成瘾性
电影《阿甘正传》中说:“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。”
盲盒就是如此,它像潘多拉魔盒一样,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诱惑性,让用户、顾客产生好奇,拆开它的兴奋感,获得“隐藏款”、“限定款”的惊喜感,又让人欲罢不能,进而“上瘾”。
02
稀缺性营造饥饿营销
在消费心理学中,人们把“物以稀为贵”引起的购买行为提高的变化现象,称之为“稀缺效应”。
许多盲盒设置了限量款、限定款,这种稀缺性就是饥饿营销的核心,品牌通过塑造稀缺,激发消费者饥饿情绪,更容易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。
03
为附加值付费,一种新消费理念
在高压环境下,几十块钱给自己增添一些乐趣和小惊喜,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,还能满足收藏热爱的愿望,堪称「快乐源泉」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盲盒+餐饮”是一种营销方式,而不是一种产品路线,是为了引流。
所以在执行活动时,不管是礼品的选择,还是视觉的呈现,要考虑到与品牌的定位、调性的契合。
其次是要注意“分寸感”,因为消费者抱着极大的期望来抽大奖,期望越高失望越高,把握不好礼品的分寸,就是“花钱来请消费者踩雷”,最后适得其反。
人情练达皆文章,买卖之间皆情绪,把消费者的情绪价值做到位了,生意自然就成了。
因此,业内人士认为,盲盒更适合餐饮商家消耗剩余食材或以特价菜形式吸引新顾客下单。
在销售时,如何把年轻人面对“隐藏款”、“限量款”时绝对要得手的状态灵活运用到菜品销售中,结合热点及时下消费文化让顾客产生“停不下来”的消费冲动,最终借助“盲盒式营销”激发顾客对品牌的非理性喜爱,值得餐饮商家思考。
对于餐饮业来说,若能在餐饮社群运营加入盲盒元素,也会在社群运营中增加趣味性和受众粘性。
盲盒营销本质上是一种游戏化的营销手段,这种游戏机制的设置让消费者有一种“上瘾”的感觉。